Chad 2007-01-07

    昨天在班级的QQ群上得知潘同学的高中老师“罹患淋巴癌,目前血小板跌到2(跌到20就已经发病危通知书了)生命垂危!希望能找到AB型的同学捐血给她……”。看到了这条消息之后,我头脑中一下子出现了两个问题:
    1、据我所知AB血型的人应该可以接受A\B\O\AB四种血型,但为什么一定只要AB型的血?
    2、AB血型不是稀有血型,医院的采血中心没有足够的血供应吗?
    有了问题后的下一步当然是去解决它了。这里我只想谈谈医学方面的东西,而上面的第二个问题更倾向于管理,所以这里只解决第一个问题。
    在群上面我把第一个问题发了出去,结果黎同学给我的回应是:“AB血型的人并不是万能受血者。认为O型血是万能血是过去科学不发达的年代的说法,但随着科学进展,这种说法已不成立。”看了后我的感觉是——科学知识更新得真快。。。

图书馆资料

    但我还是有点怀疑,所以今天早上去图书馆复习的时候顺便查了一下。但可惜,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图书馆里没有相关的资料(外语类院校的图书馆里怎么会有这么专业的医学资料呢?),与“血型”有关的书也就只有20本,但全部是关于血型与性格之间的关系的,明显是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离期末考试也只剩9天时间了,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花太多时间,但又想搞明白,这时只好在网上查了。

网络资料

    结果在甘肃每日新闻网上面看到了《平凉日报》不知道哪一天的关于“为什么O型不是万能血型”报道:“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是最先发现的血型系统,因为具有规律的血型抗体,分为A、B、O及AB四型。O型人的红细胞上缺乏A、B抗原,故这种细胞可以输给A型B型和AB型人。所以当受血者ABO血型鉴定困难或抢救生命的紧急关头,同型血不足缺乏时,可输配血相合的O型少量洗涤红细胞,但O型血浆中含有抗A、抗B抗体,它能致敏或凝集A、B、AB型红细胞。使之寿命缩短或立即破坏,属于输血禁忌。所以,曾把O型全血称为‘危险的万能血’。有人把O型血称为‘万能血’这是错误的。”①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我无法得知医学最前沿的知识,也没有办法辨别医学知识的真伪。但根据上面的报道可以看出,O型血严格地说确实不是“万能血”,它只在情况危急的特定条件下才能向其它血型输出,而且可能会有危险。

关于输血

    值得一提的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艾滋病、白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EB病毒感HTV(人类淋巴细胞病毒)黑热病、回归热、丝虫病和弓形体病还有因血液被细菌污染而引起的败血症都可通过输血传播,这些细菌或病毒等大部分存在于血液的血清中,因此,输全血是很不安全的。所以国际输血组织提倡输成分血,以避免因输全血而引起“窗口期”感染②(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血液才会产生艾滋病毒抗体,在此期间抗体检测呈阴性,这段时间即为窗口期③)。

    我前天刚验过“两对半”,结果还是跟三年前一样——五项阴性,而我又没有性病及上面提到的其它疾病,再加上我从03年到06年这四年间献过4次血,共计1.4L,采血中心都没有通知过我说我的血有问题,因此我的血可以输给别人。

    但这一次我是没有办法帮潘同学的老师了,原因有二。
    第一,我是的血型是O型的,而他们需要的是AB型。这其实还是不决定性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另外一个原因。
    第二,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得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④”我上一次献血是2006年7月22日,到今天2007年1月7日还不到六个月,所以我是暂时不能献血的。

    这里顺便一提,我相当怀疑那些“献血英雄”的“英雄事迹”——他们可以在六、七年时间里献血两万到十几万毫升(当然,我说的是献血法实施后的六、七年时间里)。根据《献血法》第九条第二款的规定,一个人一年最多只能献血800毫升,因此十年最多也就8000毫升。那些“英雄”违法献血怎么能称得上是英雄呢?

献血有益身体

    高中的生物课里有讲到人体血液的更新速度,具体数据我忘了,好像是几个月就会全身换一次吧。另外我知道献血可以促进人体内的血液更新,但我是今天查了资料才知道献血对身体有益。
    “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以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⑤
    但不管献血是否真的对自身有益,我认为从道德上讲,我们还是应该响应呼吁去献血的,因为献血的原本目的就是要去救人,而不是健身。

新问题——关于血小板
   
    第一个问题算是解决了,但同时我又注意到那个呼吁里提到了“血小板”,好奇之下我又顺便在网上查了一下。

    在中国生殖健康网上查到了一些相关的资料:
    “血小板是血细胞中最小的一种,它是从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脱落之片段所形成的,它体积虽然很小,但有很好的聚集和黏附功能,参与人体的止血和凝血过程,维护人体的健康。
出血问题较为广泛和复杂,一般情况下如需判断和考虑患者有无出血倾向或有无止血能力,多需要检查血小板功能,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做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常用HLT或BPC表示,其参考值为(100~300)×109/L,即我们口头上常说的10万到30万。
    血小板轻度降低一般不会发生出血性问题,但当血小板降到50×109/L(5万)以下时应引起注意,此时会出现伤口出血不易止住、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出现紫斑、轻微磕碰后皮下淤血、皮肤或黏膜有出血斑点等现象。”⑥

    另外,血小板过多也同样是异常。就医网上面说到“血小板形态异常,数目偏高,也会给心脏造成不良影响。经过实验对照观察,发现82%的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动物实验也表明,若血小板的破坏比正常快,补充的新血小板就比正常血小板黏稠度更强,更易形成血凝块。这种血凝块常常易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从而易于诱发冠心病。人的情绪波动、恼怒、饮食失调及高血压等,均可使血小板的破坏增加,使血小板在量和质上发生异常。专家们认为,预防冠心病除了调节好日常饮食,加强运动之外,避免各种对血小板量和质产生变化的不良生活方式也十分重要,它包括限制吸烟、酗酒、接触对肺部有损害的污染气体,以及不良情绪等。” ⑦

    好了,写完了这篇东西之后又要继续复习了,16开1000多页的法学教材,我跟你拼了!

--------------------------
①甘肃每日新闻网,http://www.gansudaily.com.cn/20021107/803/2002B07A0043B002.htm
②同上。
③搜狐健康,http://health.sohu.com/2004/06/30/32/article220793262.shtml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feiyan/320134.htm
⑤同①。
⑥中国生殖健康网,http://www.nn365.org.cn/NewsCenter/news-2006-10-11-12111605382078773.htm
⑦就医网,http://guide.91.cn/jzzn/bbxh/xhxtjb/200603/161547.htm